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,更是守护人民健康的智慧结晶。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,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成为热议焦点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“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,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”,多位代表委员从科技赋能、人才培养、产业升级等角度建言献策,为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注入新动能。
政策支撑:国家战略护航,法律保障筑基
近年来,中医药发展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。《中医药法》与《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》为行业注入制度动能。两会期间,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围绕“加强中医药服务转化,推动银发经济发展”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。赵超代表呼吁加大对中医药企业的纾困帮扶,助力后疫情时代突围。
传承创新路径:经典为根,科技为翼
张伯礼院士建议建立经典名方保护制度强调,破解中医药认知碎片化难题。同时,推动中医药古籍数字化与活态传承,并通过AI技术辅助基层医生培训及古籍研究。例如,DeepSeek技术已用于基层诊疗支持,AI加速中药智能制造流程。
基层实践:扎根民生,赋能乡村振兴
中医药在基层医疗与乡村振兴中释放双重价值。目前,全国已建立48个“乡村振兴道地药材示范县”,推广“三无一全”标准(无硫加工、无黄曲霉素污染、无公害),覆盖140万亩药材基地。张伯礼指出:“大肥大水长不出好药”,需推动仿野生种植与全产业链监管。
守正创新,点亮文明之光
从经典名方的千年智慧到AI赋能的现代工厂,从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到国际舞台的标准博弈,中医药正以守正创新之姿融入时代浪潮。传承是为了保根,没有传承就不能正本清源;创新是为了提升,没有创新就不能与时俱进。惟有秉持“传承不泥古,创新不离宗”的原则,在传承中创新,在创新中传承,才能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。
版权所有:河北肽都集团
服务电话:400-6868-777 / 0310-2750925
冀公网安备 13042902000811号冀ICP备17007128号-1
地址: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经济开发区内|
邮编:056900